躁狂癥可通過碳酸鋰、丙戊酸鈉、喹硫平等藥物治療,通常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應激事件、腦部結構異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素有關。

1、情緒穩定劑:
碳酸鋰是治療躁狂癥的一線藥物,能調節神經遞質平衡,降低興奮性。丙戊酸鈉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活性抑制過度興奮,適用于混合型發作。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藥濃度,避免電解質紊亂或腎功能損傷。
2、抗精神病藥:
喹硫平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改善思維奔逸和沖動行為,奧氮平可調節5-HT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這類藥物對伴隨幻覺妄想的急性發作效果顯著,需關注體重增加和代謝異常風險。

3、輔助治療藥物:
拉莫三嗪作為心境穩定劑的補充,可預防雙相障礙復發。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勞拉西泮用于短期控制激越癥狀,長期使用需警惕依賴風險。聯合用藥方案需根據癥狀嚴重程度調整。
4、遺傳因素干預:
躁狂癥可能與COMT基因突變、5-HTTLPR多態性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情緒高漲、睡眠需求減少等癥狀。基因檢測可輔助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家族史陽性者需加強早期篩查。
5、神經生化調節:
多巴胺能系統過度活躍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異常相關,常伴隨言語增多、冒險行為。經顱磁刺激等物理療法可調節前額葉皮質功能,作為藥物療效不足時的補充手段。

躁狂癥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攝入,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游泳或快走。地中海飲食模式中富含的ω-3脂肪酸可能改善神經炎癥,建議增加深海魚類和堅果攝入。護理重點在于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監測情緒波動和睡眠周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