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指標綜合診斷。常見檢查方法包括腹部超聲、CT掃描、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以及糞便彈性蛋白酶檢測。

腹部超聲是首選篩查手段,可觀察胰腺形態變化和鈣化灶,但對早期病變敏感度較低。CT掃描能清晰顯示胰腺萎縮、胰管擴張及鈣化等特征性改變,診斷準確率達80%以上。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無需造影劑即可三維重建胰管系統,對胰管狹窄和結石的檢出具有優勢。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屬于有創檢查,可直接觀察胰管病變并獲取組織活檢,常用于疑難病例確診。糞便彈性蛋白酶檢測通過分析胰腺外分泌功能,數值低于200μg/g提示功能受損。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急性發作期升高,慢性期可能正常或降低。

部分患者需要補充胰腺功能試驗,如促胰液素刺激試驗。基因檢測適用于早發型或家族聚集性病例。診斷需結合長期腹痛、脂肪瀉、體重下降等典型臨床表現。出現持續上腹痛伴消化不良癥狀時,建議盡早就醫完善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