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滲出性胃炎是胃黏膜炎癥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充血、水腫及滲出性病變。該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或膽汁反流等因素引起,臨床常見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及惡心嘔吐等癥狀。

紅斑滲出性胃炎的發生主要與五種因素相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首要病因,細菌定植會破壞胃黏膜屏障。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導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酒精和辛辣食物的持續刺激可直接損傷胃黏膜細胞。精神壓力過大會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增加胃酸分泌。自身免疫異常時,體內產生的抗體會攻擊胃壁細胞。

患者通常出現進食后加重的劍突下灼痛,可能伴隨食欲減退和噯氣。部分病例會觀察到舌苔厚膩、大便溏稀等消化功能紊亂表現。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彌漫性充血,表面附著白色黏液或黃色滲出物,病理活檢可明確炎癥程度。
治療需采取綜合措施。根除幽門螺桿菌推薦使用鉍劑四聯療法,含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奧美拉唑。黏膜修復可選用鋁碳酸鎂或瑞巴派特,抑酸治療常用雷貝拉唑。飲食應避免過熱、過硬及腌制食品,建議少食多餐。中醫辨證施治對脾胃濕熱型患者可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

病程超過三個月或出現消瘦貧血時需警惕癌變風險。內鏡隨訪間隔建議輕度病變每年一次,中重度病變每半年一次。日常需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使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