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瘡通常指皮膚表面的化膿性感染,醫學上稱為癤腫或毛囊炎。快速解決需根據感染程度選擇干預方式,輕度感染可通過局部護理緩解,嚴重化膿需醫療介入。
癤腫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皮膚清潔不足、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或局部外傷。初期表現為紅腫硬結,伴隨疼痛;進展期形成膿頭,可能伴有發熱;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蜂窩織炎或敗血癥。
局部熱敷是促進癤腫成熟的基礎方法。每日3-4次用40℃左右溫水毛巾敷患處,每次15分鐘,可加速膿液聚集。操作前后需用碘伏消毒周圍皮膚,避免細菌擴散。
外用抗菌藥物能控制感染發展。常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廣譜抗菌藥膏,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清潔患處,藥物覆蓋范圍應超出紅腫邊緣2厘米。
對于已化膿的癤腫,需由醫生進行切開引流。門診小手術可徹底清除膿腔,術后配合口服頭孢氨芐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自行擠壓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尤其面部危險三角區的癤腫嚴禁擠壓。
保持皮膚清潔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每日用抗菌沐浴露清洗,勤換貼身衣物,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血糖控制。反復發作或多發性癤腫需排查免疫功能異常或耐藥菌感染。
若出現直徑超過3厘米的腫塊、持續高熱或紅腫快速擴散,提示可能發生嚴重感染,需立即就醫。免疫功能低下者、兒童及老年人出現癤腫建議盡早就診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