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燙傷起泡后應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避免弄破水泡,可外用濕潤燒傷膏或磺胺嘧啶銀乳膏保護創面,嚴重時需就醫處理。

油燙傷導致的水泡屬于二度燙傷,皮膚表層與真皮層均受損。冷水沖洗能快速降低局部溫度,減少熱力對深層組織的持續損傷。沖洗時水溫不宜過低,避免凍傷,水流壓力要輕柔。沖洗后保持創面清潔干燥,不要涂抹牙膏、醬油等民間偏方,這些物質可能刺激傷口或引發感染。小水泡可自然吸收,若水泡直徑超過1厘米或位于關節等易摩擦部位,需由醫生無菌抽液處理。

若燙傷面積超過手掌大小、發生在面部或會陰部,或出現皮膚發白、焦痂等三度燙傷表現,必須立即就醫。這類燙傷可能損傷神經和血管,自行處理易導致感染或瘢痕增生。就醫后醫生會根據情況使用銀離子敷料、生長因子凝膠等專業藥物,必要時進行清創手術。燙傷后48小時內需觀察是否出現紅腫加劇、滲液渾濁等感染跡象。

燙傷恢復期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攝入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促進創面修復。保持傷口透氣,避免劇烈運動導致摩擦。每日觀察創面變化,若出現發熱、疼痛加重或分泌物增多,提示可能感染,須及時復診。愈合后新生皮膚較脆弱,需防曬半年以上,局部可涂抹硅酮類凝膠預防瘢痕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