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咽痛等癥狀,可通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
1、病原體特征: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缺乏細胞壁結構,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天然耐藥。其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約2-3周,易在封閉環境中造成聚集性感染。

2、典型癥狀:
疾病初期表現為持續性干咳,夜間加重,伴隨低至中度發熱。約30%患者出現咽痛、頭痛等全身癥狀,部分兒童可能出現喘息或皮疹。癥狀持續時間常超過普通感冒。
3、診斷方法:
臨床結合癥狀與血清學檢測確診,IgM抗體檢測陽性率在病程7天后顯著升高。胸部X線可見斑片狀浸潤影,多位于單側肺下葉。核酸檢測能早期快速確認病原體。

4、藥物治療:
首選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療程通常5-7天。對耐藥菌株可選用多西環素或左氧氟沙星。止咳藥物如右美沙芬可緩解劇烈咳嗽癥狀。
5、預防措施:
流行季節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佩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風險。保持室內通風,勤洗手能有效阻斷傳播。目前尚無獲批疫苗,增強免疫力是重要預防手段。

患者需保證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食用百合銀耳羹等潤肺食物。恢復期可進行八段錦等溫和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加重咳嗽。臥室使用加濕器維持50%濕度,病程中密切監測體溫變化,若持續高熱或呼吸困難需及時復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