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輸尿管反流可通過尿路造影、超聲檢查、膀胱鏡檢查、放射性核素掃描及尿動力學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疾病可能由先天性輸尿管發育異常、膀胱功能障礙、尿路感染、神經源性膀胱或手術創傷等因素引起。

1、尿路造影
排泄性尿路造影是診斷膀胱輸尿管反流的主要方法,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后觀察尿液反流情況。檢查可明確反流分級,同時評估腎臟形態和功能。檢查前需禁食并清潔腸道,兒童可能需要鎮靜劑配合。
2、超聲檢查
超聲能發現腎盂積水、輸尿管擴張等間接征象,適合作為初步篩查手段。彩色多普勒可觀察排尿時輸尿管口噴尿情況,但靈敏度低于造影檢查。孕期女性和嬰幼兒可優先選擇無輻射的超聲檢查。
3、膀胱鏡檢查
通過內鏡直接觀察輸尿管開口形態和位置異常,可判斷輸尿管旁憩室等解剖缺陷。檢查需在麻醉下進行,能同時測量膀胱容量和壓力。但屬于侵入性操作,通常在其他檢查無法確診時采用。

4、放射性核素掃描
將放射性標記物注入膀胱后,用伽馬相機捕捉反流影像。該方法輻射量較低,適合長期隨訪監測。能定量評估反流量和腎功能損害程度,但對解剖結構顯示不如造影清晰。
5、尿動力學檢查
通過測量膀胱壓力和尿流率,評估膀胱逼尿肌與括約肌協調功能。可鑒別神經源性膀胱導致的反流,檢查需配合尿流率測定和肌電圖。結果異常者需進一步排查神經系統病變。

確診膀胱輸尿管反流后,日常需保持充足飲水促進排尿,避免憋尿行為。建議低鹽飲食減少腎臟負擔,注意會陰清潔預防尿路感染。兒童患者家長應記錄排尿日記,定期復查腎功能。重度反流者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考慮輸尿管再植手術。所有患者均應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腹部壓力增高,女性經期需加強衛生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