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失禁主要影響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動。這種情況在分娩后較為常見,通常由盆底肌損傷或神經功能異常導致。
盆底肌松弛是產后尿失禁的核心問題。妊娠期間激素變化和胎兒壓迫會使盆底肌張力下降,分娩時的肌肉拉伸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患者可能在咳嗽、打噴嚏或運動時出現不自主漏尿,嚴重者甚至行走時也會發生。

長期尿失禁可能引發會陰部皮膚問題。尿液持續刺激會導致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甚至繼發真菌或細菌感染。需保持會陰清潔干燥,必要時使用皮膚保護劑。

心理影響不容忽視。約40%患者會出現焦慮或抑郁傾向,部分女性因擔心異味或尷尬而減少社交活動。伴侶支持與專業心理疏導能有效緩解情緒壓力。
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壓力性尿失禁遷延型。若產后半年仍未改善,可能伴隨膀胱膨出或子宮脫垂,需通過尿動力學檢查評估嚴重程度。

建議出現癥狀時盡早就診。輕中度患者通過凱格爾運動訓練多可改善,重度病例可能需要生物反饋治療或懸吊手術。產后42天復查時應主動向產科醫生反饋排尿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