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溶栓藥物、腦保護劑及降脂穩定斑塊藥物。具體用藥方案需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窗及個體差異由神經科醫生制定。

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是腦梗塞二級預防的基礎用藥,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適用于發病24小時內的輕型卒中患者,但需警惕出血風險。
抗凝藥物主要用于心源性腦栓塞患者,常用華法林鈉片、達比加群酯膠囊等。使用期間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維持國際標準化比值在2-3之間。對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較傳統抗凝藥更具安全性優勢。

溶栓藥物是急性期關鍵治療手段,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阿替普酶在發病4.5小時內靜脈溶栓可顯著改善預后。但需嚴格排除禁忌證,包括近期手術史、活動性出血等。
腦保護劑如依達拉奉注射液可通過清除自由基減輕腦水腫,丁苯酞軟膠囊能改善側支循環。降脂治療需長期堅持,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等強效他汀類藥物可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聯合使用改善微循環藥物如長春西汀注射液、降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片或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片。藥物選擇需考慮合并癥情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可降低復發風險。

出現言語含糊、肢體無力等卒中癥狀時需立即就醫,錯過溶栓時間窗的患者可考慮血管內取栓治療。康復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定期復查頸動脈超聲、血脂等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