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活檢通常在肝臟疾病診斷不明確、評估疾病嚴重程度或監測治療效果時進行。主要有疑似肝癌、不明原因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分期、肝移植后排斥反應評估、遺傳性肝病確診等情況。

1、疑似肝癌
當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臟占位性病變但無法明確性質時,肝活檢可幫助確診。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可能出現右上腹隱痛、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表現。甲胎蛋白升高結合影像學可疑病灶時,活檢是確診金標準。肝活檢可區分原發性肝癌與轉移性肝癌,指導后續治療方案選擇。
2、肝功能異常
持續不明原因的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增高或凝血功能異常時需考慮肝活檢。這類情況可能由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引起。活檢可明確肝細胞損傷程度和纖維化分期,排除隱匿性肝硬化,對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具有關鍵價值。
3、慢性肝炎分期
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需通過肝活檢評估肝臟炎癥活動度和纖維化程度。雖然無創檢查如FibroScan可部分替代,但活檢仍是判斷抗病毒治療指征和預后的重要依據。對于肝炎病毒攜帶者出現臨床癥狀或肝功能波動時,活檢能準確區分輕度炎癥與顯著纖維化。

4、肝移植評估
肝移植術后出現肝功能指標異常時,活檢是診斷排斥反應的金標準。可鑒別排斥反應與藥物毒性、病毒感染等并發癥。定期活檢還能監測免疫抑制劑療效,調整用藥方案。對于移植肝存活狀態評估和預測患者預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遺傳性肝病
懷疑遺傳代謝性肝病如Wilson病、遺傳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時,肝活檢可提供確診依據。通過特殊染色和銅鐵定量檢測,能發現特征性病理改變。對于兒童不明原因肝脾腫大或發育遲緩,活檢有助于早期診斷遺傳代謝缺陷。

肝活檢屬于有創檢查,術前需評估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水平,術后需臥床觀察數小時。日常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促進肝細胞修復。出現持續腹痛、頭暈等不適需及時就醫。對于慢性肝病患者,應定期復查肝功能并遵醫囑用藥,控制基礎疾病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