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是指出生28天內嬰兒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每日超過10次、性狀改變水樣便、蛋花湯樣便的消化系統癥狀。可能由喂養不當、乳糖不耐受、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伴隨哭鬧不安、尿量減少等表現。

喂養不當是常見誘因,母乳喂養時母親飲食過于油膩或奶粉沖調過濃,可能刺激嬰兒未成熟的腸道。建議調整母親飲食結構,奶粉按標準比例調配。乳糖不耐受患兒可嘗試低乳糖配方奶粉,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乳糖酶。

病毒或細菌感染需通過糞便檢測確診,輪狀病毒是秋冬季節主要病原體。感染性腹瀉需隔離護理,注意奶瓶消毒與手部清潔。蒙脫石散、益生菌等藥物可輔助修復腸道黏膜,但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脫水是腹瀉最需警惕的并發癥,表現為囟門凹陷、皮膚彈性差。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輕度脫水可通過口服補液鹽糾正。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出現血便、發熱等嚴重癥狀時,需住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