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可通過局部用藥、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干預、日常護理等方式治療。鼓膜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外傷刺激、中耳炎擴散、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用藥:鼓膜炎癥早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藥物局部治療,合并真菌感染時選用克霉唑溶液。用藥前需清潔外耳道,保持患耳朝上體位5分鐘促進吸收。

2、口服藥物:細菌性鼓膜炎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肟等抗生素,疼痛明顯時聯用布洛芬緩解癥狀。病毒性感染需配合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療程一般持續7-10天。
3、物理治療:紅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每日2次每次15分鐘。超短波治療能促進炎癥消退,適用于反復發作的慢性鼓膜炎,需在耳鼻喉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4、手術干預:鼓膜穿孔持續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嚴重化膿性病變需實施鼓室成形術。術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潛水等行為,防止修補材料移位。
5、日常護理: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避免用尖銳物掏耳,擤鼻時應單側交替進行。急性期建議側臥睡姿減輕患耳壓力,遠離噪音環境。

治療期間需限制辛辣刺激飲食,適當增加獼猴桃、鮮棗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恢復期可進行耳周穴位按摩,避免劇烈運動導致氣壓變化。出現聽力驟降、持續高熱等癥狀需立即復診,慢性患者建議每3個月復查耳內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