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酸痛可通過休息制動、冷敷熱敷、藥物緩解、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腳踝酸痛通常由運動損傷、慢性勞損、關節炎、痛風、韌帶損傷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使用護踝或彈性繃帶固定關節,避免負重行走。選擇平底鞋或助行器減輕壓力,建議臥床時抬高患肢15厘米促進靜脈回流。
2、冷敷熱敷:
損傷48小時內每2小時冰敷15分鐘,緩解腫脹疼痛。慢性疼痛可用40℃熱毛巾外敷,每日3次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冰袋需包裹毛巾避免凍傷。

3、藥物緩解: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可緩解炎癥疼痛。痛風急性發作需服用秋水仙堿,關節炎患者可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
4、康復訓練:
恢復期進行踝泵運動、彈力帶抗阻訓練、平衡墊站立等鍛煉。游泳和騎自行車有助于增強肌力,每日訓練需控制在30分鐘內。
5、手術治療:
嚴重韌帶撕裂需關節鏡下行韌帶修復術,陳舊性骨折畸形愈合可能需截骨矯形。術后需配合6-8周系統性康復治療。

日常飲食需增加牛奶、深綠色蔬菜等鈣質攝入,避免高嘌呤食物誘發痛風。運動前充分熱身,選擇緩沖性能好的運動鞋。慢性疼痛患者可每周進行2次溫水泡腳,水中加入艾葉或紅花促進血液循環。若持續疼痛超過2周或出現關節變形,需及時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