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可能與多種生理或病理因素相關,常見誘因包括短期壓力、睡眠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經前期綜合征等。針對不同原因,干預方式需個體化選擇。
短期情緒波動可通過生活方式調節改善。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燕麥,有助于促進血清素合成;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能緩解緊張情緒;正念冥想訓練可降低杏仁核過度活躍。這些非藥物干預適用于壓力或疲勞導致的暫時性情緒問題。
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易怒需針對原發病治療。甲亢患者常伴心悸、多汗癥狀,臨床常用甲巰咪唑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丙硫氧嘧啶適用于妊娠期患者。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促甲狀腺激素水平。
圍絕經期或經前期綜合征導致的情緒波動,可考慮短期使用逍遙丸疏肝解郁,或丹梔逍遙丸清熱除煩。嚴重病例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激素調節治療。
持續性情緒失控伴攻擊行為時,需排除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心境穩定劑如碳酸鋰、丙戊酸鈉等需嚴格在精神科醫師指導下使用。出現自傷或傷人傾向應立即就醫。
情緒調節需要綜合干預,藥物并非首選方案。建議先進行至少兩周的生活方式調整,若癥狀無改善再考慮醫療介入。所有藥物治療均需專業醫師評估后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