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通常由肛門靜脈叢壓力增高或局部炎癥刺激引起,主要誘因包括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期腹壓增高以及辛辣飲食刺激。
生理性因素

長期便秘是外痔最常見的誘因。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增加肛門靜脈壓力,導致靜脈叢充血擴張形成痔核。久坐或久站超過4小時會阻礙直腸末端血液回流,誘發靜脈曲張。妊娠中后期子宮增大壓迫盆腔靜脈,約40%孕婦會出現外痔。
病理性因素
慢性腹瀉可能反復刺激肛周皮膚,引發炎性外痔。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因靜脈回流受阻,痔靜脈代償性擴張風險增加3-5倍。這兩種情況常伴隨肛門墜脹感和排便后出血癥狀。

飲食與生活習慣
每日攝入辣椒素超過50毫克約5個干辣椒會刺激直腸黏膜充血。辦公室工作者日均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外痔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會使糞便硬度增加,排便時肛管壓力可達到200mmHg以上。
特殊人群風險
重體力勞動者搬運超過25公斤物品時,腹壓驟升可能誘發靜脈叢破裂。肥胖者BMI超過28時,盆腔靜脈受壓程度與痔瘡發病率呈正相關。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環障礙,外痔創面愈合時間可能延長30%-50%。

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血栓性外痔肛門突發紫黑色硬結時,需進行肛門指診和肛門鏡檢查。臨床常用復方角菜酸酯栓、地奧司明片等藥物改善靜脈回流,嚴重者可考慮痔動脈結扎術或外痔切除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