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風起疙瘩可通過冷敷止癢、避免搔抓、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就醫評估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皮膚屏障受損、冷熱刺激、過敏反應、膽堿能性蕁麻疹、感染等因素引起。
1、冷敷止癢:皮膚受風后毛細血管擴張引發瘙癢,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處10分鐘,降低局部溫度能收縮血管緩解紅腫。避免直接冰敷防止凍傷,每日重復3-4次直至癥狀減輕。

2、屏障修復:選擇含神經酰胺的潤膚霜厚涂患處,橄欖油或凡士林可替代使用。洗澡水溫控制在38℃以下,減少沐浴露使用頻率。外出時穿戴棉質衣物防風,避免化纖材質摩擦刺激皮膚。
3、藥物干預: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或氫化可的松軟膏,每日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組胺藥,嗜睡副作用較輕。避免使用含薄荷的清涼藥膏防止過敏加重。
4、誘因排查:膽堿能性蕁麻疹患者需記錄發作前是否經歷運動、情緒激動或進食熱食。冷接觸性蕁麻疹應檢查接觸冷水、冷空氣的持續時間。過敏體質者需排查新換洗護用品或接觸花粉等致敏原。
5、感染鑒別:持續24小時不消退的風團伴發熱需就醫,鏈球菌感染可能誘發蕁麻疹樣皮疹。血常規檢查排除病毒感染,膿皰瘡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血管性水腫累及口唇黏膜時需急診處理。

日常需保持室溫22-26℃避免驟冷驟熱,急性期忌食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適度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但運動后及時擦汗防風。夜間瘙癢明顯者可戴棉質手套防抓撓,床品每周用60℃熱水清洗殺滅塵螨。癥狀反復發作超過6周需過敏原檢測及免疫調節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