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脫肛直腸脫垂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主要影響包括肛門功能異常、局部組織損傷和繼發感染等。
直腸脫垂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排便時肛門腫物脫出,可自行回納。隨著病情進展,脫出物需手動復位,并伴隨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重度脫垂時可能出現肛門括約肌松弛,導致大便失禁或黏液滲出,長期摩擦易引發直腸黏膜充血、潰瘍甚至出血。

病理性因素中,直腸脫垂可能與盆底肌群松弛、骶骨直腸固定結構缺陷有關,通常表現為排便困難、下腹部墜痛等癥狀。妊娠分娩、慢性便秘或長期腹壓增高如咳嗽、負重是常見誘因。
輕度脫垂可通過提肛運動、高纖維飲食改善。中重度患者需醫療干預,常用藥物包括促進腸蠕動的乳果糖、保護黏膜的蒙脫石散等。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肛門環縮術或直腸懸吊固定術。若出現嵌頓壞死或嚴重出血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