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感冒發燒的人就多了起來,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暗藏的危機卻少有人察覺。
5歲的小莉(化名)發燒后,媽媽在家給她喂藥吃,但第二天還是高燒不退,于是便被送去醫院,結果在看病時突然抽搐起來,被收進了住院部,最后陷入昏迷,住進了重癥監護病房,確診為急性壞死性腦病,而罪魁禍首就是流感。

6歲的小怡(化名)因肚子不舒服被家人帶到醫院檢查,被醫生誤診為支氣管肺炎和急性胃炎,打針吃藥后出現嘔吐、四肢發黑發冷的癥狀,轉到上級醫院后突然休克,經過4個小時的搶救還是不幸去世,而這正是甲型流感引起諸多并發癥導致的。
諸如此類的新聞,上網一搜還不少。
這些悲劇的發生,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小看普通的“感冒”,特別是流感!它所導致的并發癥可能是致命的,卻沒有被重視。
如何正確區分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鼻塞、流鼻涕、干咳、咽痛,全身癥狀不明顯,但也可伴有輕度的發熱、頭痛、乏力、嘔吐、腹痛、腹瀉。由于是自限性疾病,因此即使不用藥一般在7天左右也能自愈。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一般由流感、副流感病毒引起,全身癥狀較明顯,表現為反復高熱伴寒顫、全身乏力、頭痛頭暈、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等,而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局部癥狀會較輕。好發于春冬季而且傳染性強,具有明顯的聚集性。
即使普通感冒和流感癥狀有所區別,但在早期都可能會表現為發熱、渾身無力、沒胃口等癥狀,導致難以區分。那么為了避免誤判造成嚴重后果,當存在以下一個或多個情況時,就要警惕流感了:
·發生在流感高發期的冬春季
·起病急,突然出現發熱(尤其是高熱)、渾身乏力等
·周圍有不少人相繼發熱
流感的病死率雖然不高,一般為0.5‰至1‰,但是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導致死亡。
流感引起的并發癥有哪些?
流感引發的并發癥常見有以下5種,每一種都可能致命。
1.病毒性肺炎
流感合并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現為高燒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痰胸痛、氣促、尿少等癥狀,嚴重者可因心血管功能不全及肺水腫而死亡。
2.細菌性肺炎

主要因肺部受到肺炎球菌侵襲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流感病程超過1周且越來越嚴重,高燒39~40℃持續4天以上,且有突發寒顫,同時還會出現胸痛、咳血、心悸、嘔吐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神志模糊、嗜睡、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3.Reye綜合征
Reye綜合征即瑞氏綜合征,會影響身體的所有器官,對肝臟和腦部的傷害最大,特別嚴重者會在數小時后死于腦水腫、腦疝,病死率高達40%。
這個并發癥常在流感恢復期或感染后3~7日發病,可出現持續性嘔吐、神志改變、驚厥、幻視、昏迷、呼吸困難等癥狀。
4.病毒性心肌炎
患流感時身體免疫力低下,流感病毒攻擊心肌從而導致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流感患病期或恢復期會出現發燒、全身酸痛、乏力、惡心、頭暈、腹瀉等癥狀,多數伴有心悸、心前區隱痛、胸悶,半數以上出現心率失常,嚴重患者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
5.病毒性胃腸病
這種并發癥是因為病毒侵犯腸胃引起,也容易被當做腸胃病而誤診誤治。除了一般的流感癥狀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腹部不適、胃腸脹氣、胃部隱痛、惡心嘔吐。
當發現患流感后,一定要及時治療,可口服抗病毒藥物,比如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并要多休息、多飲水、飲食清淡。而一旦出現并發癥癥狀,則要前往醫院,遵循醫囑及時治療。
延伸閱讀——普通感冒如何用藥?
普通感冒雖然“殺傷力”沒有流感那么大,但用藥不當也會釀成大禍。感冒從中醫角度上看大致有3種類型,需要對癥用藥。
1.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也叫胃腸型感冒,除了有感冒癥狀外,還伴有腹瀉、腹痛等腸胃不適癥狀,需用清熱祛暑藥物治療,如藿香正氣水。
2.風熱感冒
如果是風熱感冒,會表現為發熱重、輕微發冷、頭脹、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白,治療時需要采用宣肺清熱、辛涼解表的藥物,如清開靈顆粒、板藍根顆粒。
3.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主要是因吹風受涼引起,主要癥狀為鼻塞、打噴嚏、咳嗽,可能還會出現低熱、畏寒、肌肉酸痛等不適,除了要多添衣保暖,用藥上則需使用辛溫解表的藥物,如魯南制藥的荊防顆粒,主要成分是荊芥、防風、羌活等解表散寒中藥。

小小的感冒如同噴嚏一樣普通又常見,但也可能趁您不注意帶來致命一擊!學會分辨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對癥用藥,別讓流感并發癥有機可趁,才能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