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指發生在卵巢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起源于卵巢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或間質細胞,早期癥狀隱匿,晚期可能出現腹脹、腹痛、盆腔包塊等表現。

1、發病機制
卵巢癌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異常及環境暴露等多因素相關。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患病風險顯著增加,長期排卵周期未中斷可能持續刺激卵巢上皮導致惡變。接觸石棉等致癌物質或盆腔放射線照射也可能誘發細胞異常增殖。
2、病理類型
上皮性腫瘤占卵巢癌絕大多數,包括漿液性癌和黏液性癌等亞型。生殖細胞腫瘤多見于年輕女性,如未成熟畸胎瘤。性索間質腫瘤可分泌雌激素,導致異常子宮出血等內分泌癥狀。
3、診斷方法
經陰道超聲可發現卵巢實性或囊實性占位,腫瘤標志物CA125檢測輔助診斷。病理活檢是確診金標準,腹腔鏡探查能明確分期。PET-CT有助于發現遠處轉移病灶。

4、治療原則
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術切除病灶,晚期需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鉑類化療。靶向藥物如PARP抑制劑用于BRCA突變患者維持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部分復發患者有效。
5、預后因素
分期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I期5年生存率較高。病理類型中低級別漿液性癌預后較好,而高級別癌侵襲性強。規范治療后需定期隨訪監測CA125水平和影像學變化。

卵巢癌患者治療期間應保證優質蛋白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術后早期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促進康復,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規律作息與積極心態,定期復查隨訪有助于及時發現復發跡象。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或持續腹痛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