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呈現黑色可能由飲食因素、藥物作用或消化道出血引起。黑色大便在醫學上稱為黑便melena,通常與上消化道出血相關,但非出血性原因也不少見。
食用動物血制品、藍莓、黑芝麻等深色食物可能導致大便暫時性發黑。這類情況往往在停止攝入相關食物后1-2天內恢復正常。含鐵劑的口服補血藥物、鉍劑類胃藥如果膠鉍以及某些中藥如復方丹參滴丸也會使糞便染成黑色,通常停藥后即可緩解。
上消化道出血是需警惕的病理因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時,血液在腸道內經過硫化反應形成硫化鐵,導致大便呈柏油樣黑亮色,常伴有腥臭味。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黏膜病變等出血性疾病也會引發類似表現,這類患者多伴隨嘔血、心慌、乏力等失血癥狀。
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現為暗紅色血便,但若出血量少且腸道蠕動慢,偶爾也可出現黑便。腸道息肉、腫瘤等病變需通過腸鏡檢查確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者出現黑便時,應優先排查藥物性消化道損傷。
建議記錄近3天的飲食和用藥情況。若排除食物藥物因素后仍持續黑便,或伴有腹痛、頭暈等癥狀,需及時進行糞便隱血試驗和胃鏡檢查。兒童出現不明原因黑便時,需警惕誤吞異物導致的消化道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