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膽固醇高通常無明顯特異性癥狀,嚴重時可能出現黃色瘤、頭暈、胸悶等表現。高膽固醇可能與妊娠期激素變化、飲食結構失衡、遺傳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等因素有關。

1、黃色瘤
皮膚或肌腱部位出現黃橙色脂質沉積斑塊,多分布于眼瞼、手掌等部位。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導致脂質在真皮層堆積有關,通常無痛癢感,產后血脂恢復正常后可逐漸消退。日常需避免高脂飲食,定期監測血脂指標。
2、頭暈乏力
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導致腦部供氧不足,表現為持續性頭昏、嗜睡。妊娠期血容量增加會加重心臟負荷,伴隨膽固醇升高時可能誘發短暫性缺血癥狀。建議保持適度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改善循環。
3、胸悶心悸
血脂異常可能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出現活動后氣促、心前區壓迫感。妊娠中晚期子宮增大壓迫膈肌會加重不適,需與生理性心悸鑒別。出現持續胸痛需排除妊娠期急性冠脈綜合征,必要時進行心電圖和心肌酶檢查。

4、視力模糊
嚴重高膽固醇可能引起視網膜動脈脂質沉積,導致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妊娠期激素變化會加重眼部血管敏感性,合并高血壓時需警惕視網膜病變。建議每季度進行眼底檢查,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低于300毫克。
5、胎動異常
胎盤血管脂質沉積可能影響胎兒供氧,表現為胎動減少或胎心率異常。需通過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評估胎兒狀況,同時監測孕婦膽汁酸水平以排除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建議增加優質蛋白攝入,補充亞麻酸等必需脂肪酸。

孕婦應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避免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攝入,優先選擇深海魚、燕麥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定期產檢時需完善血脂四項檢測,若總膽固醇持續超過6.5mmol/L或合并妊娠高血壓,需在產科和營養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干預。產后6周應復查血脂水平,多數情況下激素水平恢復后膽固醇可自然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