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過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多汗刺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因素引起。

1、外用抗生素:
細菌性毛囊炎首選局部抗菌藥物,莫匹羅星軟膏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繁殖,夫西地酸乳膏對革蘭陽性菌有強殺菌作用。每日兩次涂抹前需清潔患處,療程一般持續7-10天直至紅腫消退。
2、口服抗生素:
頑固性感染需聯合系統用藥,多西環素可穿透毛囊皮脂腺單位,克拉霉素適用于對青霉素過敏者。伴隨發熱或淋巴結腫大時,需完成14天療程防止復發。用藥期間需監測胃腸道反應。

3、抗真菌藥物:
馬拉色菌所致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洗劑,每周兩次沖洗患處。嚴重者口服伊曲康唑沖擊治療,該藥能高度濃縮于皮脂中。合并瘙癢時可短期聯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癥狀。
4、皮膚護理:
避免擠壓丘疹膿皰,每日用生理鹽水濕敷滲出部位。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減少摩擦,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降低感染風險。
5、免疫調節: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出現反復感染,可短期應用胸腺肽增強抵抗力。合并激素依賴性皮炎需逐步減量潑尼松,過渡期間采用吡美莫司乳膏替代治療。艾滋病患者需優化抗病毒方案提升CD4水平。

保持低升糖指數飲食有助于控制炎癥反應,建議增加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瑜伽等放松訓練可降低皮質醇水平。沐浴后及時擦干褶皺部位,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維持皮膚微生態平衡。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或伴隨癤腫形成,需皮膚科進行膿液培養及藥敏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