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度檢查主要通過無創性彈性成像技術實現,臨床常用方法包括瞬時彈性成像FibroScan、聲脈沖輻射力成像ARFI、二維剪切波彈性成像2D-SWE和磁共振彈性成像MRE。這些技術通過測量肝臟組織硬度值評估纖維化程度,替代傳統肝活檢的創傷性檢查。

瞬時彈性成像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檢測手段,利用低頻剪切波傳播速度換算肝硬度值kPa,5分鐘內可完成檢測,適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定期隨訪。檢查前需空腹3小時,測量結果受肋間隙寬度、肥胖程度及操作者經驗影響。
聲脈沖輻射力成像整合于常規超聲設備,通過短時高頻聲脈沖激發組織振動,測量局部剪切波速度。其優勢在于可實時選擇檢測區域,避開血管和膽管結構,準確性較高。檢查過程無特殊準備要求,但肝硬化伴大量腹水時可能干擾信號采集。

二維剪切波彈性成像采用超高速超聲成像技術,生成定量彈性圖直觀顯示肝組織硬度分布,支持多點取樣分析。該技術對早期肝纖維化F1-F2期的敏感度達85%以上,但設備成本較高。檢查時患者需屏氣配合以獲得穩定圖像。
磁共振彈性成像將機械波與MRI技術結合,生成全肝三維彈性圖,對肥胖患者和晚期肝硬化檢測效果優于超聲技術。檢查耗時約40分鐘,需去除體內金屬植入物,不適用于幽閉恐懼癥患者。其檢測閾值設定為2.93kPa時診斷顯著纖維化的特異度超過90%。

血清學檢查如FIB-4指數、APRI評分可作為輔助手段,結合血小板計數、轉氨酶水平等指標間接評估肝纖維化。但受炎癥活動度、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干擾,需與影像學檢查聯合判讀。對于檢測結果異常或病因不明的病例,仍建議肝活檢進行病理確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