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出現異味可通過保持清潔、調整飲食、使用藥物等方式改善。異味通常由經血氧化、細菌感染、陰道菌群失衡、婦科炎癥、激素波動等原因引起。
1、清潔護理:經血接觸空氣氧化后可能產生輕微鐵銹味,屬于正常現象。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2次,避免使用堿性洗液。選擇透氣純棉衛生巾,每2-3小時更換一次,減少細菌滋生機會。
2、飲食調節:攝入富含益生菌的酸奶、泡菜可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鮮棗,增強黏膜抵抗力。減少洋蔥、大蒜等氣味濃烈食物的攝入量。
3、抗生素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導致魚腥味分泌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或替硝唑。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避免雙硫侖樣反應。完成整個療程防止復發。
4、抗真菌藥物:念珠菌感染常伴隨豆腐渣樣白帶和酸臭味,可選用克霉唑栓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療期間避免同房,配偶需同步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5、激素調理:圍絕經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易發生反復感染,可在婦科醫生指導下采用雌三醇軟膏局部治療。合并子宮內膜炎需聯用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等藥物。
月經期需穿著寬松衣物,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適當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出現持續惡臭、發熱或異常出血時,應及時進行白帶常規、B超等檢查排除盆腔炎、宮頸病變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