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上的白色小顆粒通常由皮脂腺異位癥、珍珠疹或真菌感染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藥物干預或物理治療改善。多數情況屬于良性病變,無需過度處理。

皮脂腺異位癥是常見生理現象,表現為針尖大小的淡黃色或白色丘疹,與雄激素水平相關。日常需加強生殖器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通常無需特殊治療。伴隨輕微瘙癢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
珍珠疹多見于冠狀溝邊緣,呈珍珠狀排列的白色小丘疹,與局部衛生狀況或包皮過長有關。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保持干燥;合并包皮過長者可考慮包皮環切術。該病變無傳染性,通常不會引起不適。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會出現白色分泌物伴紅斑瘙癢。確診需通過真菌鏡檢,可外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散治療。日常需避免穿緊身內褲,配偶需同步檢查治療。
少數情況需警惕尖銳濕疣或皮脂腺囊腫。若顆粒短期內增大、潰爛或出血,應及時就診皮膚科。醫生可能通過醋酸白試驗或病理活檢明確性質,必要時采用激光或冷凍去除。

保持規律清潔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每日清洗時翻開包皮徹底清潔,選擇純棉透氣內褲。避免自行擠壓或使用偏方處理,防止繼發感染。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加重時建議專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