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是指眼睛的晶狀體從其正常位置發生部分或完全移位的情況。晶狀體是眼球內負責聚焦光線的重要結構,正常情況下由懸韌帶固定在睫狀體上。當懸韌帶斷裂或松弛時,可能導致晶狀體向前房或玻璃體腔移位。
晶狀體脫位可能由外傷性因素、遺傳性疾病、眼部手術并發癥等原因引起。馬方綜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尿癥等全身性疾病常伴隨懸韌帶發育異常。眼部鈍挫傷或穿透傷可直接導致懸韌帶斷裂。白內障手術中懸韌帶損傷也是常見誘因。
晶狀體部分脫位時可能出現單眼復視、視力模糊、眩光等癥狀。完全脫位進入玻璃體腔可能引發繼發性青光眼或視網膜脫離。脫入前房會引發急性眼壓升高,表現為眼痛頭痛、惡心嘔吐等急癥表現。
診斷需通過裂隙燈檢查觀察晶狀體位置,超聲生物顯微鏡可評估懸韌帶狀態。眼壓測量和眼底檢查有助于判斷并發癥。基因檢測對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治療方式取決于脫位程度和并發癥情況。輕度脫位無并發癥時可觀察隨訪。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能矯正屈光不正。嚴重脫位需行晶狀體切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方式包括前路或后路摘除。繼發青光眼需聯合降眼壓藥物或抗青光眼手術。
出現突發視力下降伴眼痛需立即就診。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眼壓和眼底。遺傳性疾病患者需進行全身系統評估和家族遺傳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