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腹部絞痛可能由胃腸痙攣、腸梗阻、急性胃腸炎、膽石癥、泌尿系統結石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解痙藥物、胃腸減壓、抗感染治療、手術取石等方式緩解。

1、胃腸痙攣
胃腸平滑肌異常收縮會導致陣發性絞痛,常見于飲食不潔、暴飲暴食或腹部受涼后。疼痛多呈間歇性發作,可能伴隨惡心嘔吐。建議暫時禁食并使用熱水袋熱敷腹部,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消旋山莨菪堿片、顛茄片等解痙藥物。若疼痛持續超過6小時不緩解需及時就醫。
2、腸梗阻
腸道內容物通過障礙時會出現劇烈絞痛伴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可能與腸粘連、腸扭轉或腫瘤壓迫有關。查體可見腸型及蠕動波,腹部X線顯示氣液平面。需立即禁食水并行胃腸減壓,嚴重者需手術解除梗阻,可選用頭孢曲松鈉預防感染。
3、急性胃腸炎
病原體感染引發的胃腸黏膜炎癥常表現為絞痛伴腹瀉嘔吐,多因進食變質食物所致。糞便檢查可見白細胞,血常規提示中性粒細胞升高。輕癥可口服蒙脫石散止瀉,配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調節菌群,脫水者需補充口服補液鹽。
4、膽石癥
膽囊或膽管結石嵌頓可誘發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放射,進食油膩食物后易發作。超聲檢查能明確結石位置,伴發熱提示膽道感染。急性期需禁食并靜脈注射間苯三酚解痙,感染嚴重時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炎,必要時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5、泌尿系統結石
腎盂或輸尿管結石移動時產生刀割樣絞痛,常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可能伴血尿。CT尿路造影可定位結石,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口服坦索羅辛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術。

出現中腹部絞痛時應暫時禁食觀察,記錄疼痛性質、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建議選擇米粥、面條等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產氣食物。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可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若疼痛持續加重、出現發熱或便血,需立即前往急診科就診,完善血常規、腹部超聲等檢查明確病因。老年患者及孕婦發生腹痛時尤需警惕,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