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甲硝唑片和西帕依固齦液。牙周炎藥物選擇需結合感染類型、炎癥程度及患者個體差異,口腔局部用藥與全身用藥常聯合使用。

1、抗生素類:
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可直接作用于牙周袋抑制厭氧菌,其緩釋特性可維持有效濃度。甲硝唑片對牙齦卟啉單胞菌等特異性病原體有殺滅作用,適用于中重度感染。全身用藥需警惕腸道菌群紊亂等副作用。
2、消炎鎮痛類:
布洛芬緩釋膠囊可緩解牙齦紅腫熱痛癥狀,但需避免長期使用。地塞米松貼膜用于急性炎癥期短期控制滲出,使用不超過1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影響胃黏膜屏障功能。
3、局部抗菌類:

西帕依固齦液含氯己定可減少菌斑生物膜形成,每日含漱不宜超過3次。碘甘油通過釋放游離碘破壞細菌胞膜,適用于牙周袋內局部涂抹。過度使用可能導致口腔黏膜著色。
4、中成藥類:
口炎清顆粒通過清熱解毒改善牙齦出血,成分含蒲公英、黃芩等草本提取物。冰硼散可外敷緩解潰瘍癥狀,含朱砂成分需謹慎使用。中藥制劑需辨證施治避免藥證不符。
5、輔助治療類:
葡萄糖酸氯己定含片作為機械潔治的輔助手段,可抑制牙菌斑再生。過氧化氫溶液進行齦下沖洗時需控制濃度避免黏膜灼傷。輔助藥物不能替代基礎治療。

牙周炎患者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及牙縫刷清潔鄰面,建議每年進行1-2次專業潔治。飲食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牙齦,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膠原合成。吸煙者需戒煙以改善局部微循環,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出現牙齒松動移位需及時復診評估骨吸收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