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改變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壓力過大、體重驟變、作息紊亂;病理性因素涉及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周期波動在7天以內通常屬于正常現象,但持續超過3個月異常需就醫排查。

壓力過大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導致激素分泌紊亂。通過正念冥想、規律運動等方式緩解壓力后,多數人周期可逐漸恢復。體重短期內增減超過10%會影響脂肪組織中雌激素的轉化,保持BMI在18.5-23.9有助于周期穩定。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經稀發、痤瘡、多毛等癥狀,可能與胰島素抵抗、雄激素過高有關。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能調節激素水平。甲狀腺功能異常時,甲亢可能導致周期縮短,甲減則易引發閉經,需通過促甲狀腺激素檢測確診。
近期服用緊急避孕藥或更換長效避孕方式會暫時改變周期,通常2-3個月經周期后自行調整。圍絕經期女性因卵泡儲備下降,周期縮短或延長均屬正常生理過程。

若出現經量突然增多、非經期出血或持續閉經,建議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也可能導致周期異常,宮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