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在近年來出現率很高,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治療癲癇病一般主要是以藥物來控制病情,癲癇病用什么藥比較好?癲癇患者也有兒童和女性,在用藥時一定要慎重,切勿盲目用藥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1、推薦用藥: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奧卡西平。一代抗癲癇藥物及二代抗癲癇藥物中托吡酯(其余藥物相關研究較少)致畸可能性較高。
癲癇影響患者的智力的平均水平,其中有高也有低。大部分癲癇患者沒有智力障礙。
2、新抗癲癇藥物與老抗癲癇藥物的區別:
(1)老抗癲癇藥物分為:丙戊酸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氯硝安定:老抗癲癇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大,長時間服用需要定期做肝功能監測,定期進行調藥,不能長期服用一種抗癲癇藥物。
(2)新藥: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德巴金、托吡酯:這些藥物屬于醫學近幾年研發的新型抗癲癇藥物,這些藥物副作用小。適用于小兒、孕齡孕期等癲癇患者。
3、抗癲癇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目前是育齡期的婦女或將來可能進入育齡期的女孩處方丙戊酸鈉時,應考慮未出生嬰兒的致畸風險和神經發育遲滯的風險,特別是在丙戊酸高劑量或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時。拉莫三嗪為健康育齡期婦女特發性全面性癲癇與癥狀性部分性癲癇的首選用藥。
癲癇對胎兒腦發育的影響:癲癇女性患者的后代神經發育遲滯和認知受損的風險增加;癲癇可能是導致腦發育遲滯原因之一;神經元抑制;影響葉酸代謝(苯巴比妥,苯妥英,丙戊酸);NMDA/GABA受體抑制和激動;影響心功能;缺血缺氧代謝產物介導。
4、癲癇女性患者懷孕前的準備?
1、葉酸: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推薦所有孕齡婦女每天服用葉酸0.8-4.0mg;一般推薦有懷孕計劃的癲癇患者,從懷孕前3個月至少每天服用1mg葉酸。有研究發現葉酸缺乏的孕婦,其嬰兒發生重大先天畸形的風險更大。另有研究顯示血清葉酸濃度與新生兒畸形顯著相關。但也有幾項研究未發現葉酸與降低新生兒畸形的關系。
2、維生素K:巴比妥、苯妥英、卡馬西平等可以誘導胎兒微粒體酶活性,進而加速維生素K降解,使其活性降低。維生素K是許多蛋白質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和抗凝血因子(C,S蛋白)合成所必需的。維生素K缺乏易引起胎兒自發性的腹腔、顱內和胸腔出血。盡管相關研究結論尚有一定爭議,但大部分研究者推薦癲癇患者,尤其是應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從孕36周開始服用維生素K10mg/d。
專家表示,以上是對于癲癇病人的用藥建議,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用什么藥,藥量、時間等都要謹慎,切勿盲目用藥,同時給癲癇病患者足夠的關心、愛護和幫助,針對有思想顧慮的患者要及時給予疏導,讓病人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愉悅的心情,將有利于病情的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