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張先生因關節疼痛,伴有紅、腫、皮溫升高等不適癥狀入院。通過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痛風。通過應用藥物進行治療后,張先生關節不適癥狀消失。痛風受地域、民族、飲食習慣影響,目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沉積的結晶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
【基本信息】男,32歲
【疾病類型】痛風
【就診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4月
【治療方案】應用秋水仙堿、塞來昔布膠囊、片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7天,定期復查
【治療效果】經藥物治療后,關節不適消失
一、初次面診
周四的早上,張先生在愛人的陪同下來到我的診室,一見到我急忙說道:“醫生,我的腳痛得厲害,快幫我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安慰道他:“快坐下來,先跟我說說具體情況。”經過詳細溝通得知,張先生是某公司的客戶經理,應酬多經常喝酒,愛吃紅肉,海鮮,還特別喜歡喝含糖的飲料。于半年前便出現右足關節疼痛、腫脹的現象,每次發作時都是吃些止痛藥進行緩解。昨天夜里右足疼痛難以忍受,一夜無眠,遂來就診。進一步了解,張先生無家族遺傳史、基礎疾病史、藥物過敏史。我仔細為張先生做體格檢查,見右足背腫脹,右足第一跖趾皮溫高,有壓痛。初步考慮為痛風,還需做進一步檢查確認,遂收入院。


(CT提示:多關節突關節周圍有高密度物質和鈣化,第一跖趾關節處可見相關的近關節侵蝕。)
二、治療經過
入院后,張先生繼續完善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根據檢查報告結果可知,多關節突關節周圍有高密度物質和鈣化,在第一跖趾關節最為突出,在第一跖趾關節處可見相關的近關節侵蝕,血常規、血沉未見明顯異常,血尿酸異常升高,關節滑液中檢測出尿酸鹽晶體。再結合張先生的臨床表現,可明確診痛風。聽聞結果,張先生的愛人緊張地問道:“醫生,痛風能治愈嗎?”我解釋道:”本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是經積極治療后,多數患者癥狀可得到有效控制。”考慮到張先生的具體病況,立即開始調整生活方式進行干預,給予秋水仙堿、塞來昔布膠囊,迅速控制關節炎癥狀,片可減少尿酸合成,促尿酸排泄。經過7天的住院治療,張先生恢復良好,遂準予出院。
三、治療效果
張先生入院后積極配合治療,右足第一跖趾關節疼痛,以及紅、腫、皮溫度明顯緩解,可自由下床行走。復查CT較之前有所好轉,血酸尿也降低了不少。我對張先生進行宣教,良好的預后才能有效控制痛風復發,回家后規范服用藥物,務必做好生活管理,禁止飲酒,定期來院復查。3個月后,張先生來院復查,表示未再出現不適癥狀,對治療效果十分滿意。
四、注意事項 ?
1.平時注意關注關節是否有不適癥狀以及關節周圍是否出現皮下結節等,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異常時,應該及時就診。
2.開始降尿酸治療后,一般1個月復查1次;待病情穩定后,每1~3個月復查1次,主要復查血尿酸、肝腎功、血尿常規等。
3.均衡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攝入,以低嘌呤飲食為主,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海產品和肉類等。
4.多飲水,可飲用牛奶及乳制品,尤其是脫脂奶和低熱量酸奶,避免飲用可樂、橙汁、蘋果汁等含果糖飲料或含糖軟飲料。
5.建議患者堅持適量運動。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等。
五、個人感悟
痛風是一種涉及全身多個組織或器官的疾病,是由于一種叫做“尿酸”的物質在血液中的水平增高引起的。尿酸是人體正常代謝所產生的一種物質,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在正常情況下,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處于一種平衡狀態。 當人體內產生的尿酸增多或排泄減少時,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就會增高,當血尿酸水平超過420微摩爾/升時,則被稱為“高尿酸血癥”。而當血尿酸繼續增高,引起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并誘發局部炎癥和組織破壞時,痛風就發生了。
本次就診的張先生,因關節疼痛,伴有紅、腫、皮溫升高等不適來我院就診,在門診張先生積極配合醫生做檢查,通過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痛風。通過應用藥物進行治療后,不適癥狀消失,對治療效果甚是滿意。那么,該如何預防痛風呢?
1.盡量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藥物,例如氫氯噻嗪、阿司匹林、吡嗪酰胺等。若需要使用這些藥物,需告知醫生痛風病情。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患有腎臟病、血液病、腫瘤等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定期復查。







